协会邮箱: zgjgxh@vip.163.com

欢迎关注
中国价格协会官方公众平台
首页-价格工作 返回+
国家医保局就医保药品耗材价格和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关心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作者:中国价格协会 发布时间:2023-09-26

国家医保局就医保药品耗材价格和长期护理保险

等社会关心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9月22日上午,国家医保局举行2023年下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期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医保重大改革及重点工作,并回答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2022年版医保药品目录实施情况如何?能否介绍一下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的考虑?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感谢您的提问。关于2022年版目录实施的问题,2023年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并于3月1日正式实施。2022年版的医保药品目录新增了111种药品,涉及肿瘤、免疫、罕见病、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其中奥雷巴替尼、赛沃替尼、利司扑兰等91种药品以谈判准入的方式新增进入目录,协议期内的医保谈判药品合计达到346种。

 至2023年8月底,全国已有23.4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了协议期内的谈判药品,其中定点医疗机构6.5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6.9万家,91个去年新增的谈判药已在5.5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2023年3-8月,346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报销1.23亿人次,医保基金支出491.7亿元,平均实际报销比例为69.7%。叠加降价和医保报销双重因素,3-8月的半年时间,346种谈判药品已为患者减负109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新版药品目录落地工作,强化监测调度,优化“双通道”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医保目录药品的供应保障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

 关于您提到的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今年目录调整工作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把握“保基本”的定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药品保障水平的提升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在保持品种总体稳定、准入条件和工作流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今年目录调整的评审方式、具体规则等方面做了优化改进,充分体现医保价值购买,体现对创新的支持,目录调整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2023年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今年的工作程序仍分为准备、申报、评审、谈判、公布5个阶段。7月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了申报工作,本月初在局官网公布了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包括224个目录外药品、164个目录内药品在内,共计388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我们将按计划开展评审、测算和谈判等工作,预计于12月初公布今年目录调整结果,从明年1月1日起执行新版目录。谢谢!

 财经杂志记者:请问第八批药品集采及第三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落地情况如何?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副司长王国栋:感谢您的提问。针对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国家医保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药品集采方面,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已于7月份在全国落地实施,此次集采共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167亿元。截至目前,国家集采药品数累计已达到333种。在耗材集采方面,第三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已于5月份在全国落地实施,共包括14个产品系统类别,覆盖颈椎固定融合术、胸腰椎固定融合术、椎体成形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4%,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当前,患者已经用上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近期,我局正积极推进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拟纳入40余个品种,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抗感染、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报量工作;同步推进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拟纳入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两大类医用耗材。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面提质,坚持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加强集采执行过程精细化管理,真正让降价成效惠及广大患者。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缓解失能老人的照护负担。请问制度试点情况如何?今年还有哪些重要顶层设计?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付超奇:感谢您的提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社会保障制度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为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医保局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措施,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稳妥有序将试点扩大至49个城市。作为社会保险制度,长护险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包括个人在内的社会各方都参与了制度建设。截至2023年6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1.7亿,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目标。一是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二是促进服务体系发展。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7600多家,是试点初期(2017年)的5倍。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试点地区定点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数达33万人,是试点初期(2017年)的近10倍。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国家医保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人民至上,系统谋划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推进尽快建立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的制度性安排。一方面,加紧研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确立制度建设总体目标和远景规划,统一制度框架,统一政策标准,规范管理运行。另一方面,同步研究失能等级评估管理、服务机构管理、经办管理、长期照护师培训培养等方面配套措施办法,支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谢谢。

(来源:摘自国家医保局网站)


专题专栏置顶+
专栏1专栏2专栏3专栏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1号9层,邮编100045

秘书处电话:010-68033566 网站投稿箱:zgjgxhwz@vip.163.com 协会邮箱:zgjgxh@vip.163.com 邮政编码:100037

© CopyRight2003- 2021 中国价格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1059号-1 Inc.All Rights Reserved.